胰腺导管腺癌(PDAC)被称为“癌王”,它很容易侵犯神经,严重影响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外科医生发现局部神经清扫手术能减少患者术后复发,但原因和机制一直不明。
近日,广东省人民医院陈汝福课题组在胰腺癌神经浸润及转移研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系列研究成果分别成果发表于国际著名期刊《Cancer Cell》(影响因子:48.8)、《Cancer Research》(影响因子:16.6)、《Molecular Cancer》(影响因子:33.9)、《Theranostics》(影响因子:13.3),系统阐明了肿瘤微环境中代谢重编程介导肿瘤细胞中表观遗传调控,进而促进胰腺癌转移的关键分子机理,为胰腺癌治疗提供潜在策略。
为了描绘胰腺癌的“神经暗网”地图。2025年7月17日,广东省人民医院陈汝福教授团队联合重庆医科大学/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张泽民教授团队合作,在《Cancer Cell》发表文章“Integrated single-cell and spatial transcriptomics uncover distinct cellular subtypes involved in neural invasion in pancreatic cancer”。 该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由广东省人民医院陈汝福教授、张庆玲教授联合重庆医科大学/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张泽民教授及深圳湾实验室陈敏敏副研究员共同担任。该研究由多位专家共同参与,广东省人民医院余敏教授是核心贡献者之一。
研究团队对25例PDAC患者的62例样本进行了多种测序和分析,对比了不发生和发生神经侵犯的胰腺癌组织。结果发现,低神经侵犯的肿瘤组织里,有更多能对抗癌细胞的终末分化效应记忆性CD8 T细胞、B细胞和浆细胞,可能形成了更多三级淋巴结构;而高神经侵犯的肿瘤组织中,调节性T细胞、炎性巨噬细胞和肌成纤维细胞更多。
通过进一步对比被侵犯和未被侵犯神经束附近的细胞组成,研究者发现,未被侵犯神经束常被三级淋巴结构围绕,周围成纤维细胞能促进其形成;被侵犯神经束附近则少见三级淋巴结构,而是富集炎性巨噬细胞与肌成纤维细胞,且TGFβ信号增强。神经束中还有一群特殊的TGFBI⁺施万细胞,可能参与促进癌症生长和神经侵犯。机制上,是NLRP3⁺巨噬细胞与肌成纤维细胞分泌的物质诱导施万细胞变化,进而促进癌细胞侵袭。此外,研究还鉴定出两类有显著神经侵袭倾向的胰腺癌亚群。
这项研究为胰腺癌治疗带来多方面希望:在治疗靶点上,TGFβ1 - TGFBI⁺施万细胞轴等可作为核心干预靶点,未来有望开发相关药物阻断神经侵犯;在个性化治疗方面,两类癌细胞亚群的分子特征可作为生物标志物,筛选高神经侵袭风险患者,提前制定强化治疗方案;在免疫治疗优化上,保护或诱导三级淋巴结构形成可能增强抗肿瘤免疫,为免疫治疗提供新方向。同时,该研究还为胰腺癌神经侵袭的病理评估提供了分子依据,有助于更精准预测患者预后,优化治疗策略,改善患者生存状况。
余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