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冠心病研究重点实验室成立于1996年,依托于省心血管病研究所。通过一期工程和二期工程的建设,我省的冠心病临床治疗有较大进步。以前较为落后的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在本所已迅速开展并逐步赶上国内先进水平,CABG死亡率控制在1-3%。冠心病介入治疗技术在实验室的带领下,现已在全省大中型有条件的医院全面展开,成功率96%以上。冠心病应用基础研究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并在急性冠脉综合症的分子学研究等方面取得创新性突破。
实验室建设研究方向坚持以应用基础研究为主,进一步开发有良好应 用前景的冠心病防治技术,减少冠脉介入术后并发症的新技术,并争取在应用基础研究领域有所突破。在冠心病人群防治、冠心病临床诊治和冠心基础研究等三个研究方向进行协同攻关。
具体内容如下:
1. 冠心病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研究,重点开展冠心病、脑卒中综合危 险度评估及筛选干预方案,开展社区人群高血压管理及冠心病二级预防研究,已构建广东省多社区高血压人群长期随访队列,构建生物标本库与临床随访结合数据库。
2. 冠心病临床诊断和治疗新技术研究,重点开展新型药物涂层支架的 研制、主动脉球囊反搏辅助下的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以及无创性冠脉影像学研究等,已开展微创搭桥联合介入杂交临床研究,为冠脉微创治疗优化策略提供循证医学证据。
3. 冠心病应用基础研究,重点开展缺血心肌细胞的再生,受损心肌细 胞的修复与治疗性血管生成,急性冠脉综合症的分子诊断学研究以及气动式左心辅助装置(LVAD)的研制及其临床推广应用等,其中在干细胞研究 解决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存活率问题提供了一个安全有效的新方法,而且为研发心肌保护药物提供新的治疗靶点,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著名杂志《Stem Cells》上。
4. 冠心病抗血小板药物优选方案研究,以国家十二科技计划支撑项目 为契机,重点开展冠心病患者抗血小板方案筛选、抗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 新技术和新方法,并建立中国国人抗血小板药物精准治疗数据库,优化 人抗血小板治疗策略,并已实现了临床转化效益每年800多万元。
5. 冠脉介入诊疗术后造影剂肾病研究,重点开展高危人群如急性心肌 梗死、慢性肾功能不全等水化策略防治造影剂肾病多中心前瞻性临床试验 ,构建本中心造影剂肾病临床数据库,并已建立了广东省人民医院为中心 的覆盖全国100多家医院的冠脉介入诊疗术后心肾并发症防治研究协助网络,并向全国推广造影剂肾病防治技术获得2016年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并立项开展快速准确床边检测肾功能诊断试剂及设备研发产业化,将降低慢性肾病及急性肾损伤的筛查费用提供支持。
6. 广东省急性心肌梗死救治网络建设,重点开展覆盖基层医院和省市级医院的急性心梗转运体系,探索符合区域特色的现代心梗救治网络体系 ,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的病死率和致残率,并已构建了覆盖全省的最具代表 性的八大心梗救治区域,开展系统化的心梗救治技术推广与体系建设,构建覆盖一千万人次的心梗救治教育体系。
7. 建立广东省内最大的冠心病数据库和生物标本库,依托多中心冠心病临床研究协助网,广东省心血管研究所标本库平台,构建高水平的冠心 病临床生物标本库,为开展精准医学,药物研发等提供标本库资源。
PI团队介绍
广东省冠心病防治研究重点实验室成立于1996年,依托单位为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实验室拥有一流的仪器设备,固定资产超过2000万元,独立开展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病理生理学、电生理学、临床药理学和分子药理学等研究。实验室在读研究生(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近45人。
实验室拥有一批在国外有一定影响、国内享有盛名的医学专家和学术带头人,与国际心血管界保持广泛的联系。学术带头人包括心血管临床转化研究团队、心血管基础研究团队。在这些学术带头人的引领下,已经建立起一支拥有中青年为主力的科研队伍,团队内优秀的青年科研工作者不断涌现,对外学术交流不断加深。团队具体研究方向包括:冠心病 PCI 术后并发症的防治及机制研究以及临床基础转化,心肾综合征机制研究多组学分析。
PI负责人
陈纪言
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首席专家,擅长治疗各种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在心脏瓣膜病介入与冠心病介入治疗方面有很高造诣。1985年在国内首次开展经皮肺动脉瓣、二尖瓣球囊成形术,并在国内外推广应用。1989年,在国内较早开展冠心病介入治疗,是我国最早掌握PCI技术的专家之一,熟练掌握无保护左主干病变、多支血管病变、高危病变、慢性闭塞病变等复杂病例的介入治疗。重点攻关项目包括慢性闭塞病变、针对严重钙化病变以及弥漫的长病变的冠状动脉内旋磨技术、针对高危患者的左主干合并严重三支血管病变、弥漫性小血管病变以及合并严重心功能不全或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的介入治疗技术。近3年开展冠状动脉内旋磨、室间隔化学消融、血管内超声等新技术。多次在美国心脏介入大会、欧洲心脏介入大会、亚太心脏介入大会等国际学术会议进行手术演示和大会发言。1997年获广东省劳动模范称号。2004年成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07年获九三学社广东省委员会建功立业奖。
学术任职: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介入心脏病专业学组成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委员、卫生部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培训基地(冠心病介入)导师、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介入性心脏病学会第三届委员会理事长、广东省医学会心血管学分会常委、广东省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任《国际心血管病杂志》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常务编委,《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中国循环杂志》、《美国心脏病学杂志(JACC)中文版》、《欧洲心脏杂志(EHJ)》、《介入放射学杂志》、《中国处方药》、《岭南心血管病杂志(中英文版)》、《心血管病学进展》等杂志编委。
罗建方
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心内科副主任、省医南海医院院长、广东省冠心病防治研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获“国之名医”光荣称号。
学术任职:现任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大血管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结构性心脏病学组副组长,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血管疾病分会副主任委员。
研究方向:擅长复杂冠心病、主动脉及周围血管介入治疗、心脏瓣膜介入治疗。从事非编码RNA、RNA甲基化等在主动脉疾病(腹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等)中的作用与发病机制研究。
主要成果:曾获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获国家专利7项;发表论文100余篇;主编/参编著作6部。
研究资助: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市自然科技基金,高水平医院建设项目“登峰计划”等项目课题,在研经费600余万元。
钟诗龙
1. 研究员、华南理工大学药理学主讲教授、博士生导师、药学部临床药学科副主任(主持工作)、广东省冠心病防治研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1997年四川大学学士,2005年中山大学博士,2005-2009年美国匹兹堡大学博士后。
2. 学术兼职:中国药理学会表观遗传药理专业委员会常委兼秘书长,中国药理学会药物基因组学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药理学会治疗药物监测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药理学会临床药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药理学会肾脏药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血栓防治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药理学会治疗药物监测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药理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药理学会药物代谢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3. 专业特长:擅长临床药学与个体化用药、临床药理、药物基因组学/表观遗传药理学、药代动力学与药物代谢研究与实践。通过跨组学大数据分析和先进的靶标功能研究,明确冠心病基因组变异、表观遗传变异、肠道菌群和代谢失衡对促进左室重构和死亡风险的协同机制;为防治冠心病左室重构和降低死亡风险提供新的分子预警标志物或潜在的干预靶点;特别研发新型高通量甲基化生物标记物检测技术及基于CRISP的快速检测技术;建立高通量药物筛选模型,设计合成用于防治冠心病新的药物分子,为更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冠心病的发生发展提供新的治疗策略。
实验室骨干介绍
杨峻青 博士
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内三区副主任,医学博士,中国医促会诊疗分会青委会副主委,美国心脏造影与介入治疗协会(SCAI)成员,专业方向:血管介入影像与功能学,复杂冠脉治疗。
黄文晖 博士
广东省人民医院 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
主任医师,医学博士
广东介入心血管学会 委员
广东介入心血管学会周围血管分会 副主委
广东省医师学会 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心血管医学 委员
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 顾问
长期从事心血管诊治的临床及科研工作,曾进修于美国亚利桑那州心脏病医院。
刘媛 博士
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医学博士。
美国心血管造影和介入学会会员,广东省介入学会女性心血管分会副主委。
长期从事心血管内科临床工作,熟悉心血管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的诊断和处理,擅长复杂冠心病以及周围血管(主动脉、颈动脉、肾动脉及下肢静脉)疾病的内科诊治和介入治疗。
谢年谨
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内科、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副主任医师 医学硕士
担任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常务委员,广东省介入性心脏病学会周围血管介入分会委员,广东省老年保健协会委员心血管内科专业委员。从事心血管疾病的临床诊疗和研究工作近20年,主要研究方向为冠心病的介入治疗、主动脉疾病(主动脉夹层,腹主动脉瘤等)以及外周血管疾病(颈动脉、肾动脉以及下肢动脉狭窄)的介入治疗。“主动脉覆膜支架植入术治疗降主动脉夹层及动脉瘤的技术优化”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冠脉介入诊疗术后造影剂肾病防治研究与技术推广”获得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罗淞元 博士
广东省人民医院 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 主治医师 医学博士
广东省介入性心脏病学会周围血管分会 学术秘书;Journal of vascular surgery(JCR 二区)审稿人;《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编辑
曾国家公派美国哈佛医学院布莱根医院博士联合培养。
主要研究领域为高血压、结构性心脏病与周围血管疾病。发表SCI论文8篇,累积影响因子28分。多次受邀在美国心脏病年会、美国高血压年会、欧洲血管外科年会等国内外学术会议汇报研究成果
孟锦绣,副研究员,医学博士。
研究方向为冠心病心脏重构的分子作用机制,心血管疾病的分子表观遗传学。
1997年7月在中山大学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从事分子试剂的研发工作;2005年6月于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病原生物学博士毕业;同年7月加入广东省医学科学院广东省人民医院从事科研工作;2013年8月-2014年10月在香港中文大学做访问学者,任荣誉副研究员,在国际著名的炎症性疾病实验室开展973计划项目的合作研究工作。
现为中国药理学会表观遗传药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药理学会抗炎免疫专业委员会常委;任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和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评审专家。
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和广东省医学科学基金等多个项目;以第二或第三名主要参与完成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国家科技攻关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以及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省级科研项目等。发表论文共计5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16篇,多次在国际和国内学术会议做报告和论文获奖。
雷和平 博士
1. 药学博士,副研究员。
2. 学术任职:广东省药理学会心血管药理专业委员会委员。
3. 主要业绩:1)以第一/通讯作者(含并列)发表SCI文章9篇;2)2018年广东省药学会医院药学科学技术奖(一等奖);3)2019年中国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4)2019年参编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的《表观遗传药理学》第五章表观遗传药理学的基础(约1.8万字)。
4. 研究资助:以第一负责人主持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和1项中国博士后课题。
郑猛,医学博士,广东省人民医院助理研究员,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硕士生导师。研究神经-免疫网络调控及相关新药研发,探索慢性炎症过程中引起免疫功能缺陷的调控分子和新的肿瘤相关免疫检查点,研发了具有广谱抗癌抗炎作用的b3-AR人源化抗体,有望成为治疗癌症、慢性炎症、糖尿病、心衰、动脉粥样硬化、阿尔兹海默症等衰老相关疾病的开创性药物。获得国内、国际发明专利10项。在Cell Death and Disease、Cancer Immunology Immunotherapy等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10余篇。
杨帆 博士
广东省人民医院 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 主治医师 医学博士
长期从事心血管、主动脉相关疾病方面的研究。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著10篇。主持一项市级项目,参与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曾赴美国阿拉巴马州立大学伯明翰分校生物医学工程学院进行为期2年的访问学习,研究方向为主动脉夹层及主动脉瘤的表观遗传学相关研究。
孙英皓 博士
浙江大学临床医学博士,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内科医师、心脏瓣膜病团队主要成员之一。目前以第一/共同第一作者在《Frontiers in Cardiovascular Medicine》《American Journal of Cardiology》《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等杂志发表文章数篇。
陈胶华 博士
主治医师,医学博士,广东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治医师。
从事心内科临床工作多年,擅长冠心病、心力衰竭、心房颤动等常见心血管系统疾病诊治。
曾在哈佛医学院布莱根和妇女医院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主要从事脂肪代谢和血管钙化研究,以第一作者发表多篇SCI论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入选广东省珠江人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
刘津 博士
医学博士,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医师,冠心病防治研究重点实验室学术项目负责人。牛津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访问学者,参加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方向的学习。作为主要参与者参与国家、省自然基金5项,主持参与5项全国多中心冠心病临床研究,同时作为真实世界研究(冠脉介入多中心大数据平台)执行负责人,发表糖脂代谢、心力衰竭等疾病方向研究成果的SCI论文于Heart,Int J Biol Sci等杂志60余篇。
贾聪卓 博士
医学博士,毕业于瑞典卡洛琳斯卡医学院,主修实验室安全、实验室化学药品管理、放射安全,心血管病理学,心力衰竭的临床试验等。5次出席国际学术交流年会并进行口头汇报。以第一作者身份在Circulation,J Am Heart Assoc等杂志发表多篇脂质代谢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徐俊彦 博士
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内科医师,医学博士,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主要研究方向为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免疫机制。主持广东省人民医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培育项目1项,急救与创伤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1项,并参与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1项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以第一作者身份在Cardiovas Res、Front Immunol等杂志发表论文,累计发表学术论文14篇。
硕、博士导师介绍
陈纪言 教授
1.医学博士,心内科行政主任,博士生(博士后)导师。
2.学术任职: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副会长、美国心脏学院(ACC)会员、欧洲心脏协会(ESC)会员、广东省介入性心脏病学会理事长、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秘书长、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分会预防与康复专业组主任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心血管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胸痛中心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3.主要业绩:①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华夏医学科技奖一等奖各 1 项,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3 项;②在 NEJM、JAMA、EHJ、JAMA INTER MED、JACC 等高水平杂志发表论文数篇,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 SCI 论文 100 余篇。
4.研究资助:近五年内主持或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十二五”、“十三五”重点研发 项目 5 项,主持省级、市级重大课题各 1 项,在研经费 2000 余万元。
罗建方 教授
1. 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心内科副主任、省医南海医院院长、广东省冠心病防治研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获“国之名医”光荣称号。
2. 学术任职:现任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大血管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结构性心脏病学组副组长,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血管疾病分会副主任委员。
3. 临床研究:从事冠状动脉、主动脉(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主动脉壁间血肿等)、周围血管(颈动脉/肾动脉/下肢动脉)、主动脉瓣等疾病的诊断、治疗、预后、病因和预防研究。
4. 基础研究:主要从事非编码RNA、RNA甲基化等在主动脉疾病(腹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等)中的作用与发病机制研究。
钟诗龙 教授
1. 研究员、华南理工大学药理学主讲教授、博士生导师、药学部临床药学科副主任(主持工作)、广东省冠心病防治研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1997年四川大学学士,2005年中山大学博士,2005-2009年美国匹兹堡大学博士后。
2. 学术兼职:中国药理学会表观遗传药理专业委员会常委兼秘书长,中国药理学会药物基因组学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药理学会治疗药物监测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药理学会临床药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药理学会肾脏药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血栓防治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药理学会治疗药物监测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药理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药理学会药物代谢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3. 专业特长:擅长临床药学与个体化用药、临床药理、药物基因组学/表观遗传药理学、药代动力学与药物代谢研究与实践。通过跨组学大数据分析和先进的靶标功能研究,明确冠心病基因组变异、表观遗传变异、肠道菌群和代谢失衡对促进左室重构和死亡风险的协同机制;为防治冠心病左室重构和降低死亡风险提供新的分子预警标志物或潜在的干预靶点;特别研发新型高通量甲基化生物标记物检测技术及基于CRISP的快速检测技术;建立高通量药物筛选模型,设计合成用于防治冠心病新的药物分子,为更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冠心病的发生发展提供新的治疗策略。
张斌 教授
1. 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
2. 美国心脏病学院院士,获“国之名医”光荣称号。曾多次被邀请到英国、瑞士、新加坡、阿联酋等国手术演示及教学。对于冠心病的介入治疗有着丰富的经验和娴熟的手术技巧。
3. 专业特长:从事心血管内科临床工作20余年,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于冠心病的介入治疗,有着丰富的经验和娴熟的手术技巧。较早开展对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的逆向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慢性闭塞病变的旋磨术等高难度术。每年逆向PCI手术量位于世界前列。曾多次被邀请到英国、瑞士、新加坡、阿联酋等大会手术演示,以及赴东南亚、非洲手术教学。
谭宁 教授
1. 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2. 心内科副主任。美国心脏学院专家委员、欧洲心脏学院专家委员、亚太介入心脏病协会专家委员。专注于心血管疾病诊治,尤其是冠心病临床诊断与治疗。擅长复杂病变、慢性闭塞病变介入治疗。较早开展冠脉杂交治疗与临床结局评价技术。
3. 现任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代谢性心血管疾病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科普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老年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委员等。
冯颖青 教授
1. 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
2. 广东省心血管病中心副主任、高血压研究室主任。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分会常委、广东省医师协会高血压分会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心血管分会常委。
3. 对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的诊治有丰富经验,擅长继发性高血压和难治性高血压的诊断治疗。
周颖玲 教授
1. 专家介绍: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
2. 专业特长:擅长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瓣膜疾病的诊治(包括心导管介入治疗),对心力衰竭和心肌病的治疗有独到的理解和治疗方法。
3. 学术论著:曾在《中华心血管病学杂志》和《中华核医学杂志》发表论文12篇,在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广东医学和岭南心血管杂志等杂志发表论文47篇,在全国性心血管专业会议发表论文5篇。
何鹏程 教授
1. 主任医师、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2. 广东省人民医院河源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广东省人民医院人事处人才办公室主任;
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内科副主任
3. 学术成果: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心血管医师研究基金项目3项,广东省自 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3项,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1项。第一/共同第一作者及通讯/共同通讯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30余篇临床研究代表作发表于JAMA Internal Medicine,基础研究代表作发表于Autophagy
4. 研究方向:冠心病的优化诊疗;冠心病发病机制研究
5. 科研成果:担任广东省重点攻关项目4项,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卫生部科研项目1项、广东省卫生厅科研项目5项,荣获国家级卫生部及广东省科技进步奖7次。
黎励文 教授
1. 专家介绍: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心力衰竭及肺血管科主任、心衰中心主任。
2. 荣获中国心衰中心联盟“2020 年心衰中心模范专家”。擅长冠心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心力衰竭等疾病诊断及药物治疗。现任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代谢性心血管疾病学组委员、广东省女医师协会心力衰竭及代谢性心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陈竹君 教授
八区主任从事心血管内科临床工作,并有多年危重病区工作经历,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熟练处理心血管专业的危重病人和疑难病人。擅长于冠心病诊断和治疗,在冠狀动脉支架植入治疗手术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手术技巧。内科心血管专业硕士,广东省放射介入医师协会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重症医学医师工作委员会委员,曾获广东省科技研究成果二等奖一项(2006年),目前主持或负责省科委科研项目三项,参与国际、国内多中心临床多项
余丹青 教授
心内六科( 高血压科) 主任,医学博士,博士导师,从事冠心病介入诊疗工作二十多年,年均PCI病例数量超过500例,担任欧洲心脏病学会Fellow(FESC),美国心脏病学会Fellow(FACC),中国抗衰老促进会女性健康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老年心血管病防治联盟第一届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女性心脏健康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科普工作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介入性心脏病学会理事,广东省介入性心脏病学会女性心血管病分会主任委员,广东省老年保健协会心血管内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大湾区心脏协会副理事长,广东省医师协会心血管介入医师分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女医师协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质量控制中心委员兼冠心病组秘书,卫生部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培训基地培训导师,广东省医学教育协会心脏内科学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副主任委员。
于汇民 教授
医学博士、博士后、博士生导师,广东省人民医院南海医院副院长、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冠脉)培训基地导师,主要从事高血压、冠心病、心衰和高脂血症等及心血管疾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主持国自然及省级科研基金多项,发表论文 60 余篇,被 SCI 收录的 20 余篇
李捷 博士
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硕士导师
学术任职: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病分会结构组委员,广东省介入性心脏病协会结构分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心血管介入医师分会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高血压分会青年委员,广东省医院协会心血管质控管理分会结构性心脏病学组委员,中国大湾区心脏协会精准诊疗分会委员,中国结构周秘书长,血管疾病多学科协作论坛(VMDT)秘书
技术特长:擅长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手术量超1200台,帮助全国70多家中心开展TAVR手术。擅长复杂冠脉病变、主动脉疾病、瓣膜疾病、周围血管病等的介入治疗。
刘勇 博士
1. 医学博士,心内科副主任医师,心肾事件项目负责人,硕士研究生导师。
2. 学术任职:广东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青委会副主任委员、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BD)协作专家组委员、中国大湾区心脏协会理事、粤港澳大湾区心脏研究学院秘书、中国医促会心血管疾病防治青委会委员、中国心血管医生创新俱乐部/教育部心血管工程技术中心青年会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专科会员、广东省基层医药委员会心血管病分会常务委员等。
3. 主要业绩:①已接受发表 Circulation Inter、American Heart Jour、IJC、JAHA 等 SCI 论文81 篇,其中第一作者/共一/通讯发表 SCI 论文 40 篇,累计影响因子超过 200 分;②2019 年第 21 届“广东青年五四奖章”;③2015 年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第 3 完成人;④2015 年获美国心脏病学会(AHA)Travel 奖。
4. 研究资助:以第一负责人主持 2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省部级科研项目 6 项;以项目执行负责人/主要研究者承担国家“十三五”重点专项/省部/国际 11 项。
董豪坚 博士
1. 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
2. 心内五科(结构性心脏病科)副主任
3. 曾于日本北海道札幌心血管病院学习冠脉介入及TAVR 技术、德国莱比锡大学医院学习周围血管介入技术。长期从事心血管重症诊治、冠脉及周围血管介入治疗临床和科研工作。现任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血管疾病高血压分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学会委员。
王玲 博士
1. 医学博士 硕士生导师 主任医师 曾在瑞典哥德堡大学Sahlgrenska医院心衰中心学习。
2. 学术任职:中国医师协会睡眠分会心血管学组成员、 广东省医师协会睡眠医学专业医师分会常委、心血管学组组长、广东省医学会心血管分会睡眠呼吸学组副组长;广东省药理学会心血管药理委员会委员。
3. 主要业绩:擅长心血管疾病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的筛查诊断与疗效评估。对于难治性高血压、心衰、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李光 博士
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心内五科(结构性心脏病科)主任。曾赴澳大利亚墨尔本 Westernhospital 医院进行为期一年的心血管临床和介入治疗学习。从事心血管病临床和介入治疗。擅长冠心病、瓣膜病的介入治疗,以及高血压等疾病的治疗。
马欢 博士
医学博士,美国哈佛大学访问学者。擅长双心/心脏神经官能症、冠脉微循环疾病的诊疗。倡导从运动、心理、营养等健康生活方式方面综合管理患者。长期从事心理应激诱发心肌缺血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现任中国医师协会行为与心身医学分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行为与心身医学分会秘书。